水泥工业“十二五”行业管理的几点思考
所属分类: 经营动态
2011-04-13
水泥工业在建材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十一五”期间,我国水泥行业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干法工艺大面积推广应用,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并在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行业发展现状
产量稳步增长。2010年全国水泥产量18.7亿吨,同比增长15%,5年平均增速达到12.3%。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已有新型干法线1273条,年设计熟料产能12.6亿吨,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81%,比2005年提高41个百分点。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生产线设计熟料产能占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总产能的比重为56.9%。“十一五”期间全国共淘汰落后水泥产能3.4亿吨。
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在国家重点支持60家水泥企业(集团)结构调整政策实施下,水泥企业兼并重组取得重大进展。2010年国内产能超过千万吨的水泥企业(集团)已有22家,合计熟料产能5.4亿吨,占水泥熟料总生产能力的45.8%。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水泥行业通过加快淘汰落后,推广应用余热发电、节能粉磨、高压变频、水泥助磨剂、废渣利用等技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2010年行业平均吨水泥综合能耗115千克标煤,比2005年下降了20.1%;年综合利用各种固体废弃物超过4亿吨。2010年新型干法生产线应用余热发电的比例已达到55%。
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设计与成套工程、低温余热发电技术与装备、辊压机粉磨系统、水泥工业除尘技术、高压变频调速系统等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国产化大型立磨及其配套减速机、熟料高效篦冷机等新型干法生产关键设备设计制造获得重大突破;已初步掌握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污泥的关键技术。
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国内一些大型水泥集团生产运营的能耗水平、效益指标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小,有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目前,我国已经能够向海外任何国家和地区出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泥成套技术装备,并承包全部工厂建设工程。近两年我国水泥对外工程已占国际水泥工程建设市场份额的40%以上。
发展趋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仍处于较快发展的阶段。水泥需求仍将保持增长态势。4万亿元经济一揽子刺激工程对水泥推动效应已大大减弱,但大多数工程仍然在建,对水泥需求的支撑作用还在,而水利、高铁等建设的兴起也使水泥需求得到了一定保障。特别是国家最近推出“十二五”期间要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将带来水泥需求约5亿吨。另外,城镇化建设、区域开发,都将使水泥需求保持一定增长速度,水泥质量要求更加严格。随着我国高层建筑、高速公路、大型基础设施的数量逐渐增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也对水泥及水泥制品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水泥节能减排更加凸显。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以及通过技术进步和工艺优化实现的窑、磨、大型电机等节能技术逐步得到普及和提高;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污泥和城市生活垃圾技术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利用工业废渣、利用低品位原料和代用品配料都会有进一步增长。
行业管理的几点思考
“十二五”期间,水泥行业管理始终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相继出台的相关政策,在控制总量、淘汰落后、结构调整、兼并重组、节能减排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
要认真执行国家发布的《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法规和政策。按照国发[2010]7号文件要求,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除少数西部和边远地区外,大部分省市都应在“十二五”中期实现基本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严格执行水泥行业准入
在严格控制总量的同时,有序适度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到“十二五”末,全国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90%以上。凡新增扩能项目,需要在本地区水泥工业发展规划指导下有序发展。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按照《水泥行业准入条件》执行,区别对待、上大压小、等量置换,支持不以扩大产能为目的的技术改造项目。对新型干法水泥产能比重已经很高地区以及水泥投资热点地区,严格控制新上扩能项目,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建立产业发展的协调互动机制,通过规划引导,力争在差异化、互补性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东中西部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东部严格控制产能的扩张,以重点改造现有企业为主,重点推进以节能减排和协同处理工业和城市废弃物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中部在石灰石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的地区,可在满足本地区水泥需求的同时兼顾周边地区的需要,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西部要以减少运输压力和满足本地区需求为原则,适度发展。
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步伐
支持企业按市场规则进行各种形式的重组、联合和并购,引导并推动水泥企业实施跨部门跨区域的重组联合,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组建各种形式的产业联盟,如采购联盟、生产联盟、技术联盟、营销联盟等,提高行业整体竞争能力。
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对于主要用于结构建设工程的水泥和水泥基制品,严格质量检验与管理,提高全行业质量管理水平。水泥制造和水泥制品企业,要重视产品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水泥质量管理规程》。建立合理、公正、规范的管理程序,从生产环节入手,企业必备完备的化验室检测设施,执行全流程监控产品质量,重视研究和提高水泥混凝土耐久性,规范混凝土外加剂生产等。
上一条: 多个省份水泥价格上涨